藥源性損害

藥源性損害

4月19日,北京衛視的「生命緣」節目報導:李文亮大夫的兩位同事,武漢市中心醫院的醫生--易凡、胡衛鋒,也是新冠肺炎重型患者,經過兩個多月的治療終於被搶救了回來。但是,兩位醫生變成了「黑人」。

為何會臉部變黑,成了很多關心之人的疑問。對此,中日友好醫院外科重症醫學科副主任段軍解釋是因為給他們使用了一種叫做多粘菌素B的藥物,這種藥物會導致色素沉著,導致皮膚變黑。有資料顯示,大多數患者持續使用多黏菌素B這種藥物後都會在頭面部、頸部以及四肢等部位出現色素沉著,使得皮膚顏色變深。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龔作炯接受採訪時,分析有一種原因是在新冠肺炎治療中有時用藥比較多,在某種程度上也可能表現為藥源性損害。

那麼什麼是藥源性損害呢?

藥源性指在藥物使用過程中,如預防、診斷或治療中,通過各種途徑進入人體後誘發的生理生化過程紊亂、結構變化等異常反應或疾病,是藥物不良反應的後果。

藥源性損害分類

藥源性疾病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由於藥物副作用、劑量過大導致的藥理作用或由於藥物相互作用引發的疾病。這一類疾病是可以預防的,其危險性較低。

第二類為過敏反應或變態反應或特異反應。這類疾病較難預防,其發生率較低但危害性很大,常可導致病人死亡。

影響藥源性疾病的因素一方面與病人本身狀況有關,如年齡、營養狀況、精神狀態、生理周期、病理狀況等。另一方面與醫藥人員在用藥過程中不當有關,如過量長期用藥、不恰當使用藥品、多種藥品的混用等。一般不包括藥物極量所引起的急性中毒。它的發展與化學藥物品種的日益增多密切相關。藥物引起的損害,也和其他病因引起的損害一樣,有其流行病學特點。有潛伏期、發病機制、組織學改變、臨床表現及不同預後。

新民晚報也曾發表了一篇報導:《新冠肺炎患者三分之一肝功能異常,中醫藥介入不僅沒傷肝還保肝》。報導中還透露出一個信息,即一開始上海專家組不太主張用中藥治療,但是前期一周多的抗病毒多種西藥治療,三分之一的病人出現肝功能異常,這些藥物的副作用凸顯了出來。

藥物是治療疾病的工具,但也可能會致病。這次新冠肺炎治療中,西藥的不良反應再次顯現。據有關統計,藥源性疾病已經成為主要疾病之一。有研究表明,在美國,藥源性疾病在心臟病、癌症、肺病、中風之後,成為第5位導致死亡的疾病。據報導,美國醫院患者發生藥源性損害而死亡的病例每年約為10萬。

有研究發現,有的是因為藥物本身引起身體臟腑損害,也有不同藥物之間相互作用引起的。已經有大量臨床觀察和研究資料證實,藥物能引起1000多種藥源性疾病,有的則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害,甚至導致死亡。

據有關資料,發生在上個世紀60年代初「反應停事件」導致1萬例海豹肢畸胎,其中5000例死亡;拜斯亭引起的橫紋肌溶解使30例患者死亡;多粘菌素的神經系統毒性反應在腎功能正常發生率為7%,而在腎功能不良者中可達80%,這個藥也曾用於治療李文亮的兩位同事;糖皮質激素誘導骨質疏鬆症,當年「非典」時期,因大量使用糖皮質激素而導致股骨頭壞死的後遺症;濫用抗菌藥會導致最常見的藥源性疾病--過敏性休克和皮疹;老年人所用藥物中華法林、胰島素、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口服降糖藥、阿片類鎮痛藥和抗腫瘤藥物成為導致藥源性疾病出現頻率比較高的藥物。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近日發布2019年度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報告顯示,在所有注射劑報告中,化學藥品注射劑占86.9%。基本藥物方面,2019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共收到《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8版)收載品種的不良反應/事件報告68萬份,涉及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占89.5%。

從以上數據中我們能看到西藥是藥源性疾病的主要因素,根源何在?

首先,西醫成為我國醫療體系的主力軍,中醫被邊緣化。西醫院門庭若市,醫院裡被分成了無數個科室,一個老人心臟不好去心內科看,大夫開治心臟的藥;糖尿病要掛內分泌科,內分泌大夫開治糖尿病的藥;眼睛不好又去掛眼科,眼科大夫開治眼睛的藥;所有病都看一遍後,買回幾種、十幾種甚至更多的藥。據國外報導,當合併用藥物品種為2-5、6-10、11-15、16-20種時,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分別為4%、12%、28%和54%。西醫治病是原子化思維,人得的是一個個具體的病,用不同的藥,增加了用藥的風險,老年人也成為了藥源性疾病的主要人群。

其次,利益驅使。藥品回扣已經是醫療系統的頑疾,有的醫生不僅拿醫藥回扣,還要完成科室創收任務,只能給病人多開藥。各種廣告宣傳,慢性病必須終身服藥。醫藥企業賺得盆滿缽滿,但是患者增加了患藥源性疾病的風險。

再次,西藥治好了一個病又造成了另外一個病,導致病人終身服藥。

最後,存在大量「醫盲」 ,患者不了解藥物不良反應,常常聽說什麼藥能治什麼,就開始服用。導致藥物與藥物之間發生相互作用,引起不良反應,還以為是病越來越嚴重。

國家應該加大力度宣傳中醫,讓更多的老百姓了解中醫,學習中醫,具有中醫思維。《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意思是,古代的聖人是要教會人不生病的智慧,治理國家的智慧。不要等到人生病了以後才用藥,天下大亂了才來治理,渴了才想到打井喝水,有了戰事才製造兵器,那就晚了。讓老百姓真正懂得預防大於治療,「我的健康我做主」。

從國家層面上普及中醫,宣傳中醫藥,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的建設,讓中醫不論是公共突發事件中還是日常醫療中,能更多地參與治療,才能真正減少藥源性疾病的發生。

天然量子科技 版權所有
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
免費建立您的網站!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