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這些藥物可導致藥源性骨折

警惕:這些藥物可導致藥源性骨折

骨質疏鬆是老年人骨折最主要的原因。但部分骨折患者並非由鈣、維生素D缺乏或疾病引起,而是藥物因素引起,即藥源性骨折。

1.糖皮質激素類藥物

代表藥物有潑尼松、地塞米松、甲潑尼龍等。骨質疏鬆、脫鈣、病理性骨折是大劑量或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主要副作用之一。

2.噻唑烷二酮類藥物

該類藥物為胰島素增敏劑,包括羅格列酮、吡格列酮等。長期應用噻唑烷二酮類藥物可能增加骨折尤其是坐骨骨折和腕骨骨折的風險,骨折的發生與患者的年齡和性別沒有相關性,但隨著噻唑烷二酮類藥物劑量的增加而增加。糖尿病患者中約17%的骨折可歸因於此類藥物。

3.胃酸抑制劑

包括質子泵抑制劑:奧美拉唑、埃索美拉唑、蘭索拉唑等,及H2受體拮抗劑:法莫替丁、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服用胃酸抑制劑的50歲以上患者,當服藥時間超過1年時,發生骨折的率會明顯升高,其中使用質子泵抑制劑的患者比不使用者發生骨折的危險增加44%,而且使用時間越長,危險性越高;使用H2受體拮抗劑的患者,同樣可以導致骨折的發生,但幾率要小一些。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基於對國際上多項流行病學的調查分析,正在對質子泵抑制劑的標籤和說明書進行修訂,在其中加入了該類產品可能引起髖、腕、脊柱等部位骨折的警示。

4.抗癲癇藥

服用抗癲癇藥如苯妥英鈉、苯巴比妥、卡馬西平等,會降低骨密度以及增加由此引發的骨折風險。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的患者,可見其骨代謝異常,包括低鈣血症、低磷酸鹽血症、維生素D3活性代謝的血漿水平降低以及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骨更新加速。

5.利尿藥

常用的藥物有速尿、氫氯噻嗪、吲達帕胺等,為老年人常用的利尿藥、降壓藥、心臟病藥。長期服用,能導致一系列不良反應,如水、電解質紊亂,特別是低血鉀、低血鈣等,可致骨質疏鬆症,如果摔倒極易骨折。

6.肝素

肝素可抑制消化道對鈣的吸收,如長久使用(4個月以上),會發生骨質疏鬆症和自發性骨折。預防的關鍵在於嚴格控制劑量,避免大劑量。

7.苯二氮類藥物

常用藥物有地西泮、硝西泮、阿普唑侖等。一項病例對照研究發現,與未使用苯二氮類藥物相比,使用苯二氮類藥物與老年患者髖骨骨折顯著相關;研究還顯示,暴露的首個月,用藥劑量每日超過3mg地西泮(常用劑量5mg~40mg/日),或使用短效苯二氮類藥物時,發生髖骨骨折的風險更高。

老年人使用苯二氮類藥物會增加髖骨骨折風險,即使劑量適當,短效藥物或短期暴露也一樣。

8.抗抑鬱藥物

研究顯示,使用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類抗抑鬱藥超過5年的50歲以上患者,與骨密度降低有關,脆性骨折的風險升高2倍。

歐州藥品管理局對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和三環類抗抑鬱藥的骨折風險的評估發現,抗抑鬱藥可能導致骨折的風險升高,因此歐州藥品管理局建議修訂該類藥品說明書。

9.抗精神病藥物

奧氮平、利培酮、氟哌啶醇等屬於該類藥物。在一項發生股骨骨折的1787例老年人和5606例無骨折對照的病例對照研究中,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干擾後,認為常規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可增加住在養老機構的老年人的股骨骨折風險。

10.促性腺素釋放素激動劑

常用的藥物有亮丙瑞林、戈舍瑞林、組氨瑞林、那法瑞林等。此類藥物通過對垂體的雙相作用,阻斷睪酮的合成與分泌,從而達到與睪丸切除相當的效果,故用於激素依賴性攝護腺癌的治療,此療法又稱之為雄激素阻斷療法。

研究人員發現,與未採用雄激素阻斷治療的攝護腺癌症患者相比,服用抑制激素類藥物的患者全身所有部位的骨折風險顯著增加;骨折風險與診斷後1年內所用促性腺素釋放素(GnRH)激動劑次數呈正相關,接受4次或4次以上治療的男性因為骨折需要住院的可能性比不使用者至少大51%。

11.維生素A

瑞典Karlmichaelsson博士和同事檢查了2322名年齡在49~51歲的男性,並跟蹤30年,發現開始時血液中含有高濃度維生素A的男性發生骨折的機率是那些血液中維生素A含量處於平均值的男性的1.6倍;那些含有高濃度維生素A的男性髓部受傷的機率是那些低濃度的2.5倍。

一些藥物工具書中亦有維生素A過多會引起骨痛、骨折的提示。

12.雙膦酸鹽類藥物

包括阿侖膦酸鈉、伊班膦酸鈉、唑來膦酸等藥物,能減慢骨骼新陳代謝的速度,被用來治療骨質疏鬆症。

服用雙膦酸鹽的病人會發生骨、關節和/或肌肉疼痛。在接受雙膦酸鹽治療的少數病人中,曾經報告了股骨轉子下及股骨幹近端低能量骨折。其中某些患者是發生非創傷性的應力性骨折。

天然量子科技 版權所有
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
免費建立您的網站!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